秋播定全年。天气渐冷,新一轮农作物已在田间落地生根。日前,记者在正余镇瑞丰村的一块高标准农田里看到,一台旋耕机正来回穿梭,与农户们一起辛勤播种。“我村的政益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海门市万昌家庭农场签立了农业订单,将利用40亩土地专门种植大叶菠菜。”瑞丰村党总支书记赵锋介绍。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由村集体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目前全市新型合作农场已有50多家,种植面积超两万亩。同时,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高效茬口示范基地”建设,助力村集体增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由村集体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这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或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结村组干部、农场经营者以及广大农户,共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新型经营方式。新型合作农场的推进,旨在增强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是解决“今后土地谁来种”的根本问题,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重要路径。去年起,我市在全市27个“三个全覆盖”试点村,14个南通市级经济薄弱村与其他一些有条件的村中,积极推进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目前在“三个全覆盖”试点镇正余镇,17个村中已有15个村发展了新型合作农场。据介绍,2018年我市通过南通认定的新型合作农场有13个,种植面积6786亩。2019年上半年夏播期间又新增加了27个村,共有40个村发展新型合作农场,种植面积在超过1.6万亩。其中,一些村种植了黄豆、决明子等作物,其它多以稻麦轮作为主。
“在大力打造优质稻米产业,水稻种植面积稳步上升的同时,除了‘稻麦茬口’外,我们也在尝试推进‘稻菜茬口’‘稻瓜茬口’等,不断调整农作物结构,为村集体增加更多经济效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在正余镇瑞丰村、余东镇新富村等村大力推进“高效茬口示范基地”建设。
瑞丰村是十三五期间的海门市经济薄弱村,也是2019年的软弱涣散村。为加快脱贫摘帽,该村结合新型合作农场建设,成立了海门市政益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500亩。今年,为进一步提高亩均产出效益,优化产业结构,瑞丰村建设了100亩“高效茬口示范基地”。除了签订订单,种植大叶菠菜,示范“大叶菠菜——水稻高效茬口及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外,还与市农科所合作,开展高效设施农业,试种40亩的海蜜甜瓜,示范推进“海蜜甜瓜新品种及标准变化绿色生产技术”。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型合作农场的推进,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瑞丰村村民陈银娣将土地流转给村里,除了可以拿到每亩租金750元,还在田里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她告诉记者:“夏播从种到收,我一共做了50多工,大约收入3000多元。”赵锋介绍:“如果亩均产值效益较好的话,我们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并着力打造品牌,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政益丰’的优质农产品。”